入选理由:一名高级潜水员,一名打捞排头兵。27年里,他或冒着气体爆炸的危险救人于危难,或解决打捞水下沉船难题于关键之刻,在最大吨位散货船整体打捞“夏长轮”工程中,他开展多项技术改进,还参与了广州亚运会水下安保、神舟载人航天发射海上安保、“亚航QZ8501”失联客机国际搜救行动等重特大救助、保障任务,诠释着“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 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”的救捞精神。
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救捞工程船队第四工程分队副队长、高级潜水员钟海锋:
有他在,希望就在
钟海锋,广州打捞局救捞工程船队第四工程分队副队长,高级潜水员。
27年来,他始终奋战在救捞一线,或救人于危难,或解决打捞水下沉船难题。数十年坚守,百分百热爱。于他而言,给人以生的希望,带来的不仅是心安,更是一份责任。
拼尽全力,一连救出3名生还者
2017年11月27日,珠江口伶仃航道海域,“顺锦隆”与 “锦泽”轮发生碰撞,12名船员下落不明。
钟海锋带领应急潜水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。历经36小时搜寻,28日下午1点30分,队友发现货舱内仍有7人存活。
钟海锋立即启动水下人员救援方案,通知队友向密闭舱室补充氧气。他一边对6名生幸存者做心理辅导,一边着装下水展开施救。为节省时间,钟海锋携带SCUBA潜水装备跟随队友抵达幸存者舱室,通过手势与队友沟通联系,两人密切合作,帮幸存者着装,教他们用咬嘴呼吸。
14时20分,钟海锋顺利将第二名幸存者带出水面。他继续下水,陆续救起5名幸存者。当他上岸后,已精疲力尽。斜靠一旁休息,他的腰伤复发,剧痛无比。
在钟海锋的带领下,救援队成功救出7人,创造了水下救援的奇迹。
身先士卒,冒死打捞“化工毒弹”
2017年8月,装载2950吨石脑油的“凯顺油7”油船,受“天鸽”“帕卡”台风袭击,高位搁坐在珠江口青洲岛山边,货舱破损严重,舱内石脑油慢慢向大海泄漏。石脑油密度低、闪点低、液体蒸气气压高,极易引起燃烧或蒸气爆炸,有“化工毒弹”之称。
险情当前,钟海锋身先士卒,冒着化学品燃爆的危险,第一个下水探摸难船破损情况。同时,他带领团队,开展技术革新,一边用制氮机向货油舱注入氮气,一边用大功率液压卸油泵TK80抽油的方案,将难船上约1500吨石脑油、40吨重油、20吨轻油迅速安全地卸载过驳。历时12个昼夜,钟海锋团队顺利将难船高位吊移出浅,摘除珠江口一颗“化工炸弹”。
开拓创新,解决“GEM NO 8”打捞难题
2017年8月,受台风袭击的 “GEM NO 8”轮空载搁坐在珠江口青洲岛山边礁石,船体破损严重,随时有重油泄漏及船体断裂的可能。
钟海锋队长利用多年打捞经验,带领施工人员巧妙使用自主研发的水下开孔装备和制氮设备、封舱打气与吊船吊移出浅技术,历时15天,出色完成了难船上油品卸载过驳和难船高位出浅任务,为珠江口青洲岛海域消除难船重油泄漏的隐患,有效保障了珠江口海上交通安全。
传道授业,“夏长”轮打捞锻炼队伍
在“夏长”轮打捞工程中,他既是潜水队队长,又是教练。潜水任务比较密集的时候,钟海锋一般会坐定在通讯台,全程守候作业过程。无论年轻的潜水员碰到何种问题,他都能以丰富经验给出方案。
在“夏长”轮抽油项目后期,水下开孔是一项重要任务。钟海锋承担起了第一班水的任务。上岸后,他建议将磁力钻进行烧焊改装,方便潜水员操作。等到设备改好,钟海锋又下了一班水,成功摸索出安装方法,并向大家详细讲解方法心得。得益于此,年轻潜水员们迅速掌握方法技巧,在预定时间里完成了船体的所有水下开孔任务。
中国交通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:
1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中国交通报”、“来源:中国交通新闻网” 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国交通新闻网,未经本网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中国交通新闻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凡本网注明 “来源:XXX(非中国交通新闻网)” 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3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
围绕党中央、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交通运输部党组中心工作,倾听群众呼声、查找突出问题、吸收基层智慧,更好服务人民、服务大局、服务基层。
一分时时彩-大发app |